我眼中花古村的改变 -yabo亚博88

发布日期:2019-10-15 新闻来源:本站

20198月,我再次来到了花古村,从未想到我第二次到花古村是以这样的身份——集团公司派驻花古村扶贫的第一书记,现在还能依稀记得20164月我初次到花古村参与贫困户结对一帮一活动的情景,不禁感慨,在省供销社的指导下、集团公司的帮扶下,花古村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。

一、基础设施的改善

1.交通道路条件改善。犹记得第一次来花古村,山路十八弯,晕乎乎的还没回过神,一阵颠簸,瞌睡也醒了。三年前年从普雄到尔赛的进村道路,还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路,路窄弯急,有些地方路面还存在垮塌现象,只能乘坐高底盘的越野车,颠簸约一个小时才能进村;这次进村,只见到一条又宽又平的沥青路,普雄到尔赛车程不仅缩短了半小时,还开通了固定线路班车,村民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。

2.生活居住条件改善。2016年初到花古村时,村内居民多数居住在自建房屋,生活设施简陋且经常停电,二组村民居住在离村委会步程一小时左右的山上,生活条件极不方便;如今大多数村民住进了新家。随着工作的深入,我了解到,村内贫困户家庭和部分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家庭均实施了易地搬迁、彝家新寨和危房改造,保证饮用水入户和家庭用电入户,同时向搬迁入住彝家新寨的贫困家庭赠送了电视、沙发、衣柜等六件套家具,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保障。

3.其他基础设施改善。此次重回花古村,我看到了集团公司捐建的大量便民基础设施,如太阳能路灯、村幼儿活动扶梯、彝家新寨过河便桥护栏,村内主要场所、居民生活区及路边安装的垃圾桶等。村党员活动室得到了翻新改建,公共洗浴室也修起来了,村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。

二、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的改变

2016年村民衣服脏、头发乱、饭前不洗手、舀汤吃饭都只用一个马什子,饭后一群人聚成一圈席地而坐喝着啤酒、抽着烟等不文明、不卫生的生活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现在村民已基本形成自觉洗澡、定期清洗衣服的良好生活习惯。从我接触、了解中发现,自集团公司帮扶花古村以来,村里每月开办农民夜校、举行村民大会不断向村民传播文明生活习惯,同时建设公共浴室等基础卫生设施为村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,村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文明生活习惯的重要性,从行动上不断向文明、卫生的行为靠拢,村民的基本素质越来越高了。

三、思想和精神状态的改变

还记得16年来到村里的时候,多数村民还听不懂普通话,交流较为困难,村民大会上领导说一句普通话,村干部帮忙翻译一句。

而现在,在国家的支持和我们的帮扶下,村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。为了使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,村民都支持孩子们上学读书,开拓眼界,靠知识走出贫困。如今,花古村开办了幼儿园,3岁以上儿童即可到村幼免费学习;715周岁儿童免费义务教育,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%;教育部派驻了幼教员,教授普通话同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,并鼓励以小带大——让孩子教大人讲普通话,让孩子将好的生活习惯带回家中。

16年的时候,村民“等靠要”现象很普遍,如今通过教育宣传和就业指导等扶贫措施,村民从思想上改变了以前的懒惰习性。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人群,接受了农民夜校提供的技能培训,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已达3000元/月;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人群,村内提供公益性岗位,就近务工,使他们能靠自己劳动改善生活条件,提高生活水平。

四、村集体经济产业从无到有

集团公司帮扶花古村以来,村集体经济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,在集团公司派驻第一任书记谢波和第二任书记蒋刚的努力下,成立了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,先后带领村民发展起养鸡、养蜂、种植茭白等产业。村致富带头人阿别小平已建成规模2000只的跑山鸡养殖场,周产绿壳鸡蛋达一万枚;村养蜂合作人养殖中华蜂40箱,年产蜂蜜60斤左右,产值约6000余元;整合村集体空置资产,转租羊圈等,年租金收入1500元;2018年度,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近2万元,已超过国家脱贫标准集体经济人均3//年标准线。

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,令人欣慰,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我必将倾我所有,尽我所能,认认真真完成集团公司给予的重任,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份工作,希望花古村越来越好。


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 yb亚博全站首页的版权所有
网站地图